鼎坤策略
你喜欢吃鱼吗?
在处理鱼的时候
有没有被鱼刺扎伤的经历?
很多人都不会
将这种小伤口放在心上
不过,就在最近
深圳一男子因此进了ICU
险些丢了性命
鱼刺扎手致感染
深圳一男子进了ICU
近日,张先生在家中处理一条叉尾鮰鱼时,左手食指不小心被鱼刺刺伤,起初他并不在意,没有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
到了晚上,张先生被刺的手指开始出现红肿疼痛,还感觉有些麻木。随后,他前往医院就诊。
入院时,张先生的手指青紫肿胀,呈现灰白色,无法活动,并出现心率增快、寒颤症状。医生会诊考虑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并怀疑其为创伤弧菌感染引起。
图源:深圳特区报
医生随即为其进行左食指、手掌切开减压引流术,术后转入ICU。
接受手术后的张先生情况继续恶化:发热,心率快,血压低,多脏器功能障碍,血小板低下,无尿,酸中毒明显。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他的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出了创伤弧菌,证实张先生是因鱼刺刺伤感染创伤弧菌导致的脓毒血症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经过医生联合救治,目前张先生已转入普通病房。
像张先生这样的案例
此前也有发生
浙江绍兴88岁的王大爷(化名)
在清洗海鲈鱼时
不慎被鱼刺扎伤右手手指
结果竟进了重症监护室
小小鱼刺伤
为何这么“要命”?
“真凶”就是创伤弧菌鼎坤策略
创伤弧菌感染
致死率或达100%
创伤弧菌属于弧菌科的革兰氏阴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其广泛分布于水温较高的各河海交界水域、近海、海湾及海底沉积物中,常寄生于贝壳类等海洋生物中,如鱼、虾、牡蛎、蚌等。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创面修复科主任黄跃生表示,“淡水鱼类也携带创伤弧菌,这一发现完全颠覆了大家的认知。由于创伤弧菌感染危害性极大,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
图源:第一现场
创伤弧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感染后,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烧和皮肤受损部位出现发红、水疱。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一旦感染,发病很快,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72小时内未进行相应处理的,病死率增加到100%。
这些人最易“中招”
医生提醒:戴手套!
绍兴市人民医院SICU主任孙雪东表示,创伤弧菌更青睐以下几类人群: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原有肝病以及慢性肝炎患者;喜欢酗酒但无肝病记录者;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患者;患有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型贫血、慢性肾衰竭、淋巴瘤等)的患者。
“创伤弧菌这个‘海洋杀手’虽然凶险,但完全可以预防。”孙雪东强调道,处理海鲜时戴上一副防护手套,受伤后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如果不慎受伤并出现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
不小心被扎伤怎么办?
如果不慎被海鲜刺伤
千万不要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因为创伤弧菌是嗜盐性弧菌
正确的处理方法如下
☞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
☞如果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此外
这些“土方子”不靠谱
1.用米酒消毒❌
米酒酒精含量很低,消毒效果非常有限;
2.用食醋涂抹伤口❌
用食醋涂抹伤口有可能加速嗜酸细菌的生长繁殖;
3.往伤口撒白糖、食盐❌
往伤口撒白糖、食盐会使细胞脱水死亡,不仅会痛,还会影响伤口愈合;
4.往伤口撒面粉❌
面粉确实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但面粉中难免沾了一些细菌,可能引起伤口感染。
出现这些情况
请立即就医
1
伤口里有鱼刺等异物
被海鲜弄伤,海鲜身上的钳、刺等异物可能留在伤口内,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取出,否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
皮肤伤口又窄又深
被蟹钳、鱼鳍刺伤的伤口,创口大多深而窄。这种伤口易形成少氧或无氧环境,利于厌氧菌(尤其是破伤风杆菌)繁殖。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其释放的毒素可致全身肌肉痉挛,甚至死亡。
此类伤口可先用清水冲洗消毒,再到医院清创。医生一般会建议打破伤风抗毒血清预防感染。
图源:腾讯医典
3
伤口剧烈疼痛、红肿、局部现红斑,伴有高热、畏寒
这可能是被海洋创伤弧菌感染的症状,此时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及时治疗。只要及时来医院就诊,抢救成活率在70%以上。
小编提醒
在处理海鲜时
要记得戴手套,避免被感染
夏天到海边“赶海”时
也要做好防护工作
戴手套、穿靴套
转发提醒更多人
2025暑假活动推荐
▍深妈帮(qumogu)综合整理自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卫健委、幸福福田等
▍图文如侵权,联系即删,转载须标明出处
贝格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